市政給水排污水處理工藝設計
本站 2018-8-7 10:03:56
每到雨天,尤其是大雨天,城市里總會出現積水現象,這些水排出后都會進人到給水排污水處理廠,一般來說,給水排污水是如何進行處理的?有哪些處理工藝?中鐵城際結合工作經驗從常用污水處理工藝出發,對污泥處理及排泥水構筑物的設計進行論述,供同行參閱。
1 常用污水處理工藝
1.1 氧化溝工藝
目前,氧化溝在國內外城市污水處理以及工業廢水處理中應用十分廣泛。它是一種改良后的活性污泥法。具有封閉的溝渠形態的曝氣池,形成一種流態,通過延時曝氣,同時凈化污水以及污泥。氧化溝處理設施十分簡單,不需要設置初沉池以及污泥消化池,直接能進行脫氮凈化。不僅運行便捷穩定,同時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未改良的氧化溝工藝與改良后的相比具有池淺、耗電高的缺點,進行工藝優化十分重要。
1.2 AB法工藝
此工藝對曝氣池進行高低負荷的劃分,各種保持獨立的沉淀以及污泥回流系統。其A段主要是吸附生物絮凝,具有較高的效率,除去BDB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適應性較強,同時節能效益十分顯著。而B段則相當于常規活性污泥性能,具有泥齡較長、負載低的特點。但是,AB法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點,其中污泥產量大是其最為主要的缺點之一,A段的污泥有機物含量顯得尤為突出,對后繼處理工作造成較大的困難。由于大量的有機物都被吸附到A段,可能減少B段的碳源量,影響了其硝化能力。一般情況下,AB法工藝適合處理高濃度、同時具備后繼污泥硝化處理相關設施,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
1.3 AO與AAO工藝
此工藝是通過好氧池與缺氧池共同串聯形成,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同時容積負荷較高、沖擊負荷強,幾乎不會出現污泥膨脹情況,排泥量較低,具有良好的脫氮效果。不僅可以有效出去有機物,還能有效脫氮。AAO工藝法是污水處理的常見工藝之一,其主要用于中水回用、二級、三級污水處理,脫氮除磷效果十分良好,其中脫氮效果尤為顯著。
2 污水消毒工藝
污水消毒處理也是污水處理廠出水的關鍵程序。因為在污水中常常含有較多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有害病菌,如果不經過消毒處理,污水中存在的部分有機物如果與氯結合發生化學反應,分化成致癌物質,隨著水利排出來,將會對社會環境、人們身體健康等造成嚴重影響。當目前,加氯消毒是我國采用的主要處理方法。這種處理之后的污水加氯具有較高的余氯量,對水體中的某些水生物造成威脅,影響水體生態。隨著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提倡,加氯消毒方法逐漸被淘汰和排除。目前來看,uv消毒法的發展趨勢十分良好,并且在實際工程中已被大量應用,效果十分顯著。
3 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是組成市政污水處理的重要部分,隨著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的普及、處理程度不斷深化、處理效率也不斷提高,與此同時污水廠的污泥量也隨之不斷增長,其具有容積大、穩定性差、容易腐敗等特點,如果不及時處理好,將會引起更為嚴重的二次污染。因此,怎樣對污泥合理處置。逐漸成為市政污水廠及其相關部分越來越關注的問題。污泥處理的常見方法是進行深海處理,使其自然干化后進行外運填埋,或進行濃縮、脫水、消化、焚燒后進行外運填埋等,有的可以當做農田化學肥料。根據目前我國的經濟狀況,對于大多數污水廠來說,將污泥應用于農田是一個十分現實、可行性較高的方案。將污泥添加到農田中,污泥中的磷、鉀、氮等微元素充分與土質結合,對農作物產量增加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由于自然干化外運對環境造成污染,目前已經停止使用。雖然焚燒處置能較為徹底的清理污泥,但是其價格較高,投資成本相對較高。因此,很多污水處理廠都選擇消化、濃縮進行脫水外運的措施進行污泥處理。
4 排泥水構筑物的設計
4.1 調節池的設計
排泥水的濃縮處理的操作過程應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那么就一定要有相應的水量調節的構筑物來實施平衡廢水的間歇性排放以及污泥濃縮操作的連續運行,其中調節池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調節水量的作用。因為在除錳工藝或是除鐵工藝中,反沖的吸水量是很大的,而如果給水廠的排泥水量為日處理總量的7%,那么計算排泥水量的公式就應為Q=0.07*L,其中L就為給水廠的日處理總量,一般情況下,設計的調節池為一座,分為兩格,那么就可以分別的計算出每一格的設計水量以及每一格的調節池的容積了,如果調節池的有效水深是確定的,那么體積與水深的比值也就是調節池每一格的設計面積,通過面積公式我們最后就可以得到每格調節池的尺寸以及調節池設計的總尺寸了。
4.2 濃縮池的設計
在對排泥水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濃縮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術環節,起作用就是最大限度的提高排泥水的固體含有率,保證濃縮池的出泥是滿足污泥脫水設備的技術要求的;在此過程中,如果采用的是泥水自然干化的操作,那么還可以提高排泥水的處理效率。通常情況下,現階段有微孔濃縮、重力濃縮、氣浮濃縮、生物濃縮以及隔膜濃縮等濃縮工藝,其中重力濃縮的工藝最為簡單,并且成本低而且運行狀態穩定,因此其也是應用的較為廣泛的。如果是設計2座連續式的重力濃縮池,采用密封性能較好的鋼筋混凝土進行建造,濃縮池中設有排泥管、進泥管以及排上清液管等。
4.3 加藥系統的設計
通常情況下,加藥系統應選擇自動連續投藥裝置,投加陰離子型聚丙烯酰胺,投藥的地點一般為污泥濃縮池的配水井或是帶式壓濾機的進泥管,投加量應控制在3-5kg/t的范圍內,如果藥液的初始濃度為0.5%,那么再經過稀釋裝置所進行的稀釋操作后,其濃度應該會被稀釋到0.1%左右,之后藥液就會通過加藥泵投放到壓濾機的進泥管處和濃縮池的配水井中。
4.4 脫水機房的設計
在經過濃縮池的濃縮操作后,排泥水還是有很高的含水率的,因此對其進行脫水的處理就是很必要的,最后應將其含水率控制在75%的范圍內,這樣污泥的運輸以及儲存都會更加的便捷,同時處理污泥的費用也被大大的降低了。污泥脫水的方法主要分為機械法和非機械法兩大類,其中由于非機械法是要受到自然氣候條件的影響的,并且這種方法的占地面積更大,因此其使用的范圍是很窄的,通常非機械法只適用于氣候條件為干燥少雨并且土地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而機械法主要分為帶式壓濾機、造粒脫水、真空過濾機以及螺壓脫水機等,由于此方法施工簡單,受自然氣候條件影響較小,因此其應用的也更加廣泛。
4.5 自控系統的設計
在污泥系統運行的過程中,在運行現場是無人看守的,一般都是在中心控制室對其進行集中處理的,通常其設有三級控制系統,分別為現場PLC控制站、就地控制室以及中心控制室,每一級又是都有手動控制和自動控制兩種方式的,就地控制室設有就地控制和遠程控制兩種方式,即使中心控制室通信網絡或是監控設備出現問題時,也不會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污泥處理系統的監控設備一般都是由操作員站、打印服務器、報表打印機以及報警打印機等部分組成,系統會建立統一的數據庫,而各個系統之間又是能夠協調運行并且資源共享的,同時也會提供對外連接的服務平臺,從而促進中央控制室的故障處理、設備控制、信息處理以及報警等功能的完成。
5 結語
總之,我們應更加深入的研究傳統工藝,大力的引進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進一步的優化城市技術廠的排泥水處理工藝,這對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以及資源節約工作都是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的。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